2007年6月9日星期六

四面八方的美食云集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地区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烹饪文化,都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地方风味、地域个性。

让我们东西南北走一走,看看各地的特色饮食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的衡量之下,各自会不会存在一些由于烹调方法造成的潜在营养问题都在哪呢?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健康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都市人的关注。根据由善存发起的一次关于当前维生素矿物质制剂市场和消费者行 为、态度分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仍未充分认知营养保健品的益处,74%的消费者仍赞同或比较赞同:“相对营养保健品而言,我要更关注自己在饮食、 睡眠方面的质量”。“没必要”是阻碍消费者服用维生素矿物质制剂的关键原因。调查中67%的消费者认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足够的。那么就让我们来分析一 下,日常的饮食究竟能否真正满足人体所需呢?

北方的面

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食,面食类的小吃品种繁多,制法各异,比如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馄饨、烙饼、面条。但问起北方人最钟情的,那还得数面条,炸酱面、 麻酱面、打卤面……单是一个面的花色就数不胜数。尤其是现在,盛夏将至,酷暑难耐,冷面唱主角的时候就到了。北京人爱吃冷面是出了名的,在酷热的季节里, 你根本无法拒绝冷面的诱惑———大汗淋漓时,来一碗凉冰冰的冷面,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然而,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你一定没想到,经过一煮、一捞两道烹饪程序,面粉中不少营养(49%的维生素B1、57%的维生素B2和22%的烟酸)随之损失。

维生素B1是国人最易缺乏的维生素之一,因为它很容易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是典型的水溶性维生素。缺乏了B1,往往会表现出消化不良、便秘、注意力不 集中、焦躁易怒等状况;维生素B2则对皮肤和头发的健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又是成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它代谢脂肪的功能对减肥一族更是效用多多。

南方的汤

去南方沿海,吃应该是绝对的“主项”,而其中的汤,更是主项中的主项。广东人对汤的赞美和对一个女孩子的赞美都用同一个词:靓!汤的制作过程称之为“煲”,他们对于煲汤的热情,在一些外地人看来,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煲的时间越长越好,一煲就是大半天。实际上,煲汤的文火很有可能将维生素、氨基酸等极有营养的成分给破坏了。让我们来瞧瞧最家常的“排 骨汤”,通常的家庭一定认为这是一道高营养,尤其是含钙量极其丰富的滋补菜肴吧。其实不然,常用的家庭烹调方法熬出的猪骨汤中,钙含量极低,平均只有 1.0—1.2mg/100mL,对比“成年人每天营养素建议摄取量表”,你会发现,与每日应摄取的800mg钙相比,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根本无法满足人体 对钙的需求。钙不但如众所周知地与骨骼、成长息息相关,在血液凝固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拥有正常浓度的血清钙,才能维持心脏健康运作,因此矿物质钙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

西北火锅

一提到西北的“食”文化,一定首推火锅。然而,当你与友人围坐在火锅桌边,谈笑风生时,食物中的营养素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你的嘴边悄悄溜走了。以一片小小的 蔬菜为例,当它反复加热的同时,蔬菜中的不少水溶性维生素B、矿物质钙、磷等便流失了。实验表明,经过煮的青菜,有20%的维生素 C被破坏,同时耐热性不强的维生素B1等也悄悄溜走了。

维生素C的功效可谓是众人皆知了,生活中常常出现的牙龈出血、皮肤干燥、贫血等症状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你缺乏了维生素C。

爱美的女性朋友更是对它熟悉不过了,作为美容圣品,维生素C能美白肌肤、预防雀斑,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同时,维生素C还能配合其他维生素,相互促进吸收。

矿物质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的细胞中,在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钙。人体中80%—90%的磷存在与骨骼和牙齿中,如果摄取不足,佝偻症的潜在危险就会出现。

海派精致

上海是中华美食的大观园,各种菜式在此云集,以当地本帮菜为基础,兼有京、鲁、扬苏、锡、川、广、闽、杭、甬、豫、徽、湘等肴馔,同时又混合了素菜以及西 餐等特色风味,并适应五方杂处的口味需求,适当变化,形成为现今兼容并蓄、广采博收、淡雅鲜醇的海派风格。

上海菜最大的特点当数“精致”,如同上海人所崇尚的精致的生活方式一样。菜的精细体现在,往往一道菜从原料到上盘,每一道工序都费时费事,经过很多加工处理,问题就出现了。

精米白面经过道道工序的淘洗、加工,叶酸盐减少了90%,维生素E损失90%以上,维生素B5损失60%,铬、锰、铁、钴、铜、锌、镁等矿物质的含量减少 70%以上。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在浸泡、切菜的过程中也遭到损失。可见,食物在精制的过程中,造成了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流失。

点评了南北东西的风味,读者们一定发现了,其实南北东西的美食存在着有各自特点的“营养潜在饥饿”,即不当的烹调方法,有可能造成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以上的现状也引起了国内外营养学家的普遍关注,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柳启沛教授呼吁:单纯依赖饮食,不足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建议养成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的习惯。大众的观念应该从原来的“有病被动治疗”转变为“无病主动预防

标签: 保健品 消费者 矿物质 美食 饮食文化

虾子汤浸辣椒叶

辣椒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钙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食味甘甜嫩滑。辣椒叶与猪肝煮汤,非常可口美味,而用它来弄些像潮式的菜蓉羹,也是一流的佳品。今 天食单采用虾子汤与其共烹,诸君可能会联想到广东云吞汤的味道。此配搭在一定程度上可令菜肴增鲜,丰富其食味的层次感。从营养角度而言,它们也是不俗的组 合,比起老是用猪油渣和它的“副”产品猪油,就健康多了。

材料:辣椒叶、猪骨、大地鱼、虾壳、虾子、盐、花生油。

做法:辣椒叶洗净切段备用。虾壳、大地鱼洗净沥干水分,用焗炉烘香备用,猪骨飞水后放进汤煲内,加入适量水、虾壳(可用布袋包起来)和大地鱼,以慢火煮两小时,取汤,调味,加入虾子煮开,下少许花生油,将辣椒叶煮熟,以盐调味便可,食时可与猪骨共用。

2007年5月21日星期一

炒肝-北京小吃

“炒肝儿”是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 成,白水杂碎以切成段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 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一时间在京味小吃中别树一帜。 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 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 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即放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佐料备齐后,始制作炒杆儿。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芡同"姜"末和口蘑汤,然后将生肝条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最后撒上一层砸好的蒜泥即成。 会仙居的炒肝儿出名后,北京四九城的小饭馆、小吃店都相继添了炒肝儿,市面上也出现了以炒肝儿为说词的俏皮话,如责骂人时说:"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讽刺互相残害的人与事则说:"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
budusu
荭草
蜘蛛
不堪回首
美食地图
ccust.st
daxtd
房间
computerofbit
珠珠的博客

美味家常菜两道

健胃消食冲菜大豆芽滚瘦肉
是日为廿四节气的“小满”,它是由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开始。它亦是指麦类等夏季作物即将饱满,但又未成熟的意思。从该节气起,我国从南到北都进入了炎热的夏日,今日靓汤不妨一试冲菜大豆芽滚猪瘦肉。此汤有健胃消食、清热消积之功。
材料:冲菜1片、大豆芽菜25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冲菜洗净,切小片,大豆芽菜洗净切去根,烧热镬烘炒片刻,去其腥味;瘦肉洗净,切薄片,用生粉、生抽、生油腌片刻。于油镬中下清水1250毫升,武火烧沸,下姜和冲菜,稍后下大豆芽菜滚沸后用文火滚20分钟,下瘦肉滚至熟,调入食盐即可。
青芥辣酱爆牛肉

青芥辣,山葵也,它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形似甘笋,表皮墨绿色,有时还带些黑色。虽其貌不扬,在日本菜馆里却价格不菲,常以生磨的形式与高档鱼生相映生辉。而一般的菜馆则采用山葵粉加水拌匀而成青芥辣酱。山葵的食味“攻鼻”而常令人热泪盈眶。也正因为如此,人的“嗅脑皮质”记住了它,有些人还会“上瘾”。今天食单以牛肉与它相配,有清爽醒胃的食味。在家可采用支装的芥辣,方便且价廉。
材料:牛肉、红辣椒、马蹄、蒜蓉、青芥辣酱、酱油、盐、糖、鸡精、菜油。
做法:牛肉洗净切粒备用。马蹄洗净去皮切成菱形备用。红辣椒洗净去子切成菱形备用。开锅下油,爆香蒜蓉、红辣椒,加入牛肉粒翻炒,再下适量的芥辣酱、酱油继续翻炒至牛肉熟透,加入马蹄,最后以盐、糖、鸡精调味上碟便可。
冬梅
生活服务社区
头上的包
纸风车
minkeing
daxtd
xiangwentao8306
火药
minkeing的博客
tt_xt

2007年4月5日星期四

炸薯片危害大

打开一袋散发着迷人香味的薯片,你很难不被它金黄酥脆的外表所诱惑,拿起一片放入嘴巴,随着“喀吱”声,土豆特有的清香立刻充溢了口腔,那满足的感觉会一直传递到大脑。你也可以蘸着番茄酱、辣椒酱、烧烤酱,让土豆香和酸味、辣味、肉味等MIX后,更充分地满足你的食欲。一包薯片旋即就被你打扫得干干净净。

打开电视,广告中的流行天王、天后们也在大嚼薯片。你的生活不知不觉被炸薯片(薯条)所入侵:上网要有炸薯片,赖在沙发上看盘少不了炸薯片,去快餐店当然要点炸薯条,和朋友聚会也顺手拎上一包……

电视上,台湾一位营养学家曾用打火机点燃一片薯片,当一团黑烟冒出,一片小小的薯片足足燃烧了一分多钟,一串又一串油脂流了出来。这位营养学家说:当土豆变成薯片时,热量增加250倍!我们还敢吃炸薯片吗?请健康专家解答。

日本电视早新闻中播出了一条消息:薯片中含有丙烯酰胺成分,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日本厚生劳动省从薯片中检验出高浓度的被认为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此前瑞典政府研究发现: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如果进行烧烤油炸等烹调处理,会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 以油炸土豆食品为日常零嘴的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进行了试验和检测,全都得出肯定结论。

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物质危险程度的5级分类中,丙烯酰胺被列为第2级,致癌性相当高。IARC的5级分类中,最危险的是1 级,属于确认致癌物质,其次是2A和2B级,具有较高致癌可能性。1级的有煤焦油、石棉、口嚼香烟、镉元素等;2A级的有丙烯酰胺、用作木材防腐剂的杂酚油、汽车排放的废气等。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属于对人体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质,所以有人说,吃薯片等于在吃汽车的废气!

另外薯片中含铝过量,如长期食用铝含量过高的膨化食品,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记忆减退,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严重者可能痴呆。人体摄入过量的铝,还会抑制骨生成,发生骨软化症等。

炸薯片四宗罪

反式脂肪酸:炸薯片等香脆食品在加工中使用了氢化油或是部分氢化的起酥油,即反式脂肪酸。人体很难消化吸收反式脂肪酸,因而会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从而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商家却青睐氢化油,因为它可以延长产品保质期,还可以让食物更加酥脆美味。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成本低廉。

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对青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丙烯酰胺:还被称作“丙毒”,是一种致癌物,油煎或经烘烤的香脆食品中,普遍含有丙毒。在英国,随着丙毒与致癌关系的发现,很多家庭都对香脆食品下了禁令。

200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报告,1千克炸薯条含有400微克丙毒。德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丙毒含量不能超过0.1微克,炸薯条所含丙毒远超过了上限!长期低剂量接触丙毒的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伴有出汗、肌无力等末梢神经病症。高含量的丙毒能使动物罹患生殖系统癌。

油脂:薯片中的油脂含量高达35%。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指出,经常食用香脆食品,会使血脂升高,导致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成长期的孩子,过多地食用除了导致肥胖,还会增加成年后发生上述病症的风险。

糖分:炸薯片所含的精糖和精致淀粉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只有热量,没有营养,吃多了会增加肥胖和“三高”的机会。炸薯片的问题还体现在制作工艺,和用于调味的添加成分如鲜味物质、甜味剂及色素上。

适量吃炸薯片不会影响健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任研究员吴永宁告诉记者:近期,国际上确实对以炸薯片为主的香脆食品有不少负面报道。其实2006年,卫生部也已经发布了公告警告,淀粉类食品在大于 120℃的高温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公众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以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不过,消费者没必要谈炸薯片而色变。西方国家许多人天天都会吃这种食品,而中国消费者的炸薯片消费相对要低许多。

吃某种食物而导致疾病,关键要看摄入量。以实验为例,按照1千克体重摄入2毫克的比例,持续给老鼠喂食丙烯酰胺,结果老鼠相继患上了肺癌或乳腺癌。将这一比例换算到人的身上,假设体重60千克,相当于每天摄入120毫克的丙烯酰胺,而检验中发现丙烯酰胺成分最多的薯片,1千克中约含有3.5毫克,换句话说,每天连续吃34千克的薯片就会达到这一致癌临界点。市面上销售的薯片大多在每袋100克左右,也就是说每天吃上340袋薯片,才能说十有八九会患癌症。事实上没有人会如此吃法的。

标签: 健康 尾气 薯片

热门商家:

吃饭时最好不要喝水

许多人习惯于在吃饭时用水或汤送饭,但专家认为科学的方法是饭前饮水,“边吃边饮”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对身体健康不利。

科学研究表明,最好在饭前一小时分几次饮水,每次喝的量要少,理想的是一次二三百毫升,十多分钟喝一次。空腹喝下的水在胃内停留只有几分钟,很快进入小肠,被吸收入血液中,一小时左右就可以补充给全身的组织细胞。

专家认为,吃饭时喝少量的汤是有益的,但边吃边喝,或用水用汤送饭,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因为这时大量喝水或汤,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且水会冲淡胃液酸度,导致消化不良。由于体内水分达到平衡,吃饭时就可以保证分泌充足的消化液,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日本一些学者主张早饭前喝一杯开水。这是因为睡眠时的不显性出汗和分泌尿液,丧失了不少水分,起床后虽然无渴感,但体内仍会因为缺水而使血液黏稠。一杯水可降低血液浓度,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和心肌梗塞都有好处。

标签: 健康 饮食

热门商家: